这里是黄埔装修公司领头羊金牛装饰公司网站栏目内容页
员工"下出笼"业主遭殃 装修莫忘合同盖公章
       装修要签合同,人人都知道。但有的时候,为了图点小便宜或者是粗心大意,有的业主就会不签合同或者不查验合同的真实性,到头来难免上当吃亏。看看下面两个案例,您就明白了。

  赚了小折扣维权无据苦自知

  英子的全装修房交付使

用了,面对统一的装修格局,她决定再找一家装潢公司,为新房锦上添花。于是,英子找了H公司负责二次装潢,要求房子必须在10天内装修完毕,H公司接待经理欣然同意。但签装修合同时,H公司经理提出5000 元的装修标的不大,不要签合同,拟定一个装修明细要求,经理签个字即可,这样可节省费用。英子想了想,同意了H公司推荐的方式,也按照H公司的要求,先期支付了4000 元装修费。

  装修如期开工,但H公司的装修队不仅拖沓,而且装修水平也很低劣。为了确保二次装修不破坏已装修好的部分,英子特意将水电走向示意图交给H公司,可在搭建背景墙时,装修队还是把有线电视线路给弄断了。原本应允10天完工的,工期却一再延长,20天过去了,5个装修项目仅完成了3个,眼看就要到结婚的大喜日子了,英子被迫取消还未完成的装修项目。

  英子认为,3个项目的实际花费远低于4000 元,H公司应退还未装修部分费用,但H公司却开始了扯皮。整整两个月过去了,该退给英子的钱款还没下落。最后,H公司声称是英子故意删减项目,不予退款。协调无果之下,英子想到了向有关部门投诉,但了解下来,没有正式装修合同,行业协会和消保委都不接受投诉。现在的英子只能是有苦说不出。

  英子的教训

  正规合同保合法权益即便是正规的装修公司,也不敢保证不出差错,消费者拥有一份合同,至少有地方喊冤!应该说,每个人都知道正规合同、正式发票才有用,但在既得利益面前,许多人就会有侥幸心理。装潢业诚信度不高,选择正规装潢公司,一不小心也会掉入陷阱。花好稻好,口说无凭,一份正规合同在手,心里才能踏实。很多市民为了百分之几的折扣,愿意放弃发票,不签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往往悔之晚矣。

  钱不要轻易出手装潢必须先支付一笔预付款,有些公司甚至要求全额付清。对于市民来说,预付款支付越多,对于商家的控制力越弱,即使有正规合同在手,可以投诉和打官司,但也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工作繁忙的现代人耗不起的是时间和精力呀!还是将钱留在自己手中更安全。

  员工“下出笼”业主公司都遭损

  今年5月,陈先生相中一知名装潢公司,并与该公司签订半包合同,交付15000 元作为预付款。6月初,陈先生启动装修工程。但到7月初,陈先生发现装修人员将装修多余材料收回,并声称这是他们一贯做法。主雇双方就此产生矛盾。气愤的陈先生随即找到该装潢公司。不料,装潢公司称,他们从未接过陈先生的项目,这只是与陈先生签合同的侯某的私人行为,侯某现已离开该公司。

  原来,签定单时由侯某落款,公司盖章,但到签合同时,却只有侯某落款,而没有公司盖章。这种员工瞒着公司,私下承接项目,业内称为“下出笼”。得知真相后,陈先生要求侯某停工并想借助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但由于急于完成装修,又顾虑走法律程序太费时,就与装潢公司及侯某私下解决。最终公司退还定金300元,侯某赔偿其2000 元。就此,陈先生的装潢纠纷告一段落,但他已经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装潢公司由于管理不善,也承担了不必要的损失。

  律师的建议

  东方正义律师事务所王展律师认为,此案件为典型的表见代理,应由装潢公司负法律责任。表见代理指的是:代理人虽然无代理权,但是有可使相对人相信代理人有代理权的事由,因而法律强使非法代理人对相对人承担相应的民事法律责任的一种无权代理。从该案例来看,虽然侯某是非法代理人,但是他是以公司的名义与陈先生签的合同,且陈一直以为与自己签合同的是装潢公司。由此,侯某代表的是公司,法律就应当追究公司责任,即使牵涉到个人行为,这也是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应由公司内部解决。加上装修队是该公司的,那么装潢公司就更难辞其咎了。

  如何堵塞漏洞,防范经营风险,保障客户利益是装潢公司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王律师建议装潢公司:

  对行为人无代理权或超越代理权的,应加强宣传力度,使客户能够区别行为人有无代理权及代理权限。

  对行为人代理权已终止的,应及时告知其原有的客户,使客户明白该代理人已终止同公司的代理关系。

  对行为人涉嫌犯罪的,将其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并附加民事责任;对行为人虽属违法行为,但达不到司法立案标准的,应向行为人追缴非法所得款额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依法进行经济追偿,以保证公司资金不受损失。

  另外,王律师也提醒业主挑选装潢公司、签装潢合同时必须注意:

  一定要选正规的装潢公司。

  合同要有正规的公司盖章。

  合同中的条款要看清。如果是全包或半包的话,特别要注意附件中的材料问题。

  如果出现装修纠纷,最好借助法律手段。倘若急需装修,一定要注意保护现场,做好公证,以免日后有口难辩。最好是公证、装修、打官司同时进行。